索引号: 13562326/2022-05805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2-09-07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建设单位(主体):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产 业 类 型 : 肉牛
法 人 代 表 : 董玉来
联 系 电 话 : 13901096887
具 体 联 系 人 : 赵秀娟
联 系 电 话 : 17732885016
电 子 邮 箱 : 13811188626@163.com
地 址/邮 编 : 围场县哈里哈乡哈里哈村/068450
主管单位(盖章):围场满族蒙古族县农业农村局
基本情况表
建设主体单位名称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产业类型 | 肉牛 |
建设主体单位地址 | 哈里哈乡哈里哈村 | 单位负责人姓名 | 董玉来 |
职务、职称 | 总经理 | 电话、手机 | 13901096887 |
联系人姓名 | 赵秀娟 | 电话、手机 | 17732885016 |
对接的科研教学单位或创新团队 |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
对接主要经营主体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驿站基地规模 | 147亩 |
供专家办公、科研、交流、培训、食宿情况及面积 | 企业现拥有供专家团队办公、科研、交流培训、住宿等配套设施,累计面积850平米 | ||
建设主体主要设施设备种类及数量 | 总建筑面积147亩,现存栏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和牛等肉牛品种6800头,标准化牛舍22栋3万平方米、青贮窖3万立方米、草料库1.2万平方米、粪污处理池7900平方米,生产设备26台(套)。 | ||
建设主体可辐射带动规模 | 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共养殖模式,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发展肉牛养殖5000头。 | 建设主体现有产品品牌情况 | 公司现有“塞罕新瑞农业”、“塞罕哈里哈烤肉”等商标 |
全产业链专家组成 | 首席专家姓名 李俊雅 ;专家数量: 13 名,其中:正高 名 9 ,副高 1 名,中级 3 名。 | ||
经费保障 | 建设主体是北京新瑞利邦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投资 2.1亿元,建成肉牛育肥场和母牛繁育场各一座,并在广东省设立了销售公司,创办了具有国际特色“塞罕哈里哈”烤肉连锁店。可多渠道融资,自筹资金有保障。 |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内本产业发展情况 围场是河北省畜牧大县、国家商品牛基地县,拥有塞罕坝生态资源、丰富的牧草资源和京津水源涵养区等优势,适合发展养殖产业。2020年全县规模养殖场142个,肉牛饲养量55万头,存栏28万头,出栏27万头,优良品种改良率95%以上,产值达到30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县内建有大牲畜交易市场,年上市交易10万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大牲畜交易集散地。 (二)建设主体产业发展情况 1、建设主体简介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2015年成立,是一家从事规模化肉牛养殖、品种繁育、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农牧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47亩,现存栏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和牛等肉牛品种6800头,在广东省设有销售公司,创办了具有国际特色“塞罕哈里哈”烤肉连锁店,累计销售收入2亿元。目前,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最具代表当地养殖特色的规模养殖场,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和部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扶贫先进集体、河北省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河北省星创天地等多项荣誉称号,2021年“塞罕坝黑牛培育及健康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荣获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暨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近年来,公司围绕肉牛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健康生态养殖、疫病防控、新品种选育等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承担了省市科技项目3项,自主研发项目8项,累计投入科研经费840万元,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每年科技投入的经费比例占销售收入的2.4%以上。 2、基础设施情况 (1)基础建设情况:投资 2.1亿元建成肉牛育肥场和母牛繁育场各一座,拥有新瑞农业和千里草核心肉牛产业示范基地2个,标准化牛舍22栋3万平方米、青贮窖3万立方米、草料库1.2万平方米、粪污处理池7900平方米,饲䓍饲料种植基地2000亩,养殖配套设施齐全。 (2)仪器设备情况:自动撒料机、粪污清理设施等生产设备26台(套),测孕B超仪、生化培养箱、精子活力检测仪、电子牲畜秤等基础实验设施完备。 (2)专家配套设施 有供专家办公、科研、交流、培训、食宿等固定场所 800平米,其中技术培训室200平米,室内电子设备齐全,配备了足够的移动终端等办公设施齐全。容纳200人开会或培训的多功能会议厅1个,容纳20人进行业务洽谈和开会的会议室1间,实现了移动互联网、24小时视频安全监控的覆盖,建成一处集创新、创业、信息共享等多功能平台,可以直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式服务。 3、与科研教学单位对接情况 与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天津博裕力牧科技、承德市农林科学院等多所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使公司成为以科研、教学、示范为目标的产学研教学实验基地。与国内同行业科研院所及专家教授共同进行项目研发经历,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合作开展“肉牛重要疫病防治及健康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与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开展“肉牛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承担着县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选育“塞罕坝牛”的育种示范基地,是河北省山区“四个一”(一县一业一基地一团队)科技示范基地。 4、驿站产业发展和引领辐射及品牌宣传情况 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成立农牧业种养及深加工产业联合体,农户成为合作社(基地)会员,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连接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联合体内资源共享,实行“产供销+技术+服务”一站式管理,自愿选择租赁份养、入股分红、银企信贷等方式养殖肉牛,享受低价租牛、市场价回收、免费技术服务,到期统一回收,引领辐射周边养殖户通过租赁份养、入股分红、银企信贷等方式,养殖肉牛脱贫致富。用1头牛的资金可养殖10头牛,每头牛年收益4500-5000元,解决农户养殖成本高、销售难的问题。2020年带贫困户1520户,份养大户208户,出租成年母牛4006头,带动养殖就业500余人,增收4500万元。 在品牌培植上,坚持“绿色生态养殖,可持续循环”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承德山水区域品牌“塞罕坝牛肉”,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高效农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开展绿色种植、生态养殖,从良种繁育、育肥→产出牛粪→改良土壤→种植农作物→产出农作物喂牛直至产出优质牛肉产品,力求做到从田园到餐桌的可追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曾被河北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河北省无公害肉牛产地认定证书,产地规模1.2万头。 公司养殖的肉牛以优质高档享誉省内外,每年吸引上千人到企业参观学习,开展技术交流,并积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合作交流、产品展示等各种品评推介会,产品屡获殊荣。新瑞农业“塞罕坝牛肉”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北京、山西、河南等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开展宣传交流活动,年均接待企业、养殖户参观学习人数达500余人次,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学习、参加各种品牌交流展示会3-5次,在学习外地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开展公司品牌推介,期间《农民日报》《燕赵都市》、河北经济频道、农民频道等报刊媒体对我公司产品进行了宣传报道,使新瑞农业“塞罕坝黑牛”成为了河北省优质高端特色牛肉产品的一张名片。 二、年度目标 1.组建一支全产业链专家团队,团队成员达到20人; 2.示范推广肉牛养殖关键技术5项,解决产业发展难题2项以上; 3.引进培育肉牛新品种2个,打造高端肉牛品牌; 4.制定肉牛健康养殖技术标准1项,组织成果观摩活动2次以上; 5.开展多途径的技术培训,培训农技人员50人以上,培训农民300人次以上; 三、专家团队 (一)组建全产业链专家团队情况 现有团队技术人员20人,由行业内优秀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高层次专家团队,硕士学历占比50%以上;高级职称10人,占团队成员的50%,中级以上职称7人35%;专业涵盖饲养管理、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质量控制、疾病防控、屠宰销售、技术推广、土肥、资源利用、统计分析等全产业链多个方面。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选聘的专家专业、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骨干成员均为高级职称、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既有高校专家又有本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可长期及时服务于生产一线,开展科技研发、成果引进、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为县域农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二)专家团队职责分工情况
四、实施内容 (一)组建一支全产业链专家团队 以创建主体新瑞农业公司为平台,由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研究所李俊雅研究员负责组建全产业链专家团队,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年龄梯度合理的产业创新专家团队。既有高校专家又有本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可长期及时服务于生产一线,培训基层专业技术骨干和和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技术服务、推广转化先进技术成果,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每年培养3-5名年轻的基层农技人员吸纳扩充到团队中,壮大创新团队服务力量,提升本土专家服务能力和水平。 1.服务能力建设。以驿站为载体,团队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学研究,带技术、项目到基层创业指导帮扶,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力度,增强解决产业各环节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做示范、制标准、定规程,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全面提升服务驿站的能力。 2、服务队伍建设。以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为引领,引进吸纳一批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加强“老专家”对创新驿站后备人才的培养,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青年人才和本土技术骨干,重点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开展技能培训,集聚农业科技人才,壮大驿站团队力量,建立一支覆盖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创新团队。 3、服务机制建设。建立科技进乡(村)长效机制,专家团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创新驿站定期举办培训班,讲授养殖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等,解决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生产技术难题,引导和培训创业企业或农业种养大户开展成果转化、关键技术示范,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专业技术骨干。把创新驿站建成人才培养、历史文化教育、高校毕业生创新实习实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 (二)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推广 1、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以创新驿站为载体,针对产业发展短板,引进研发高效养殖、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快速诊断、废弃物再利用等关键技术,集成配套技术体系,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在肉牛品种改良、重大疫病防控、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 2、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围绕肉牛产业关键技术环节,组织驿站专家进基地入村到户,开展技术帮扶和培训,示范推广人工授精、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等适用技术和先进成果,研究制定肉牛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形成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体系,充分发挥驿站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肉牛产业整体品质和效益,为我省同类生产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培育自主品牌,提升驿站创新能力 1、培育优质肉牛新品种“塞罕坝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及肉牛首席专家李俊雅博士团队合作开展肉牛新品种选育,应用杂交育种和胚胎生物技术,突破肉牛性能测定、B 超诊断、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早期妊娠诊断等关键技术难题,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以本地西门塔尔杂交牛为母本,日本纯种和牛冻精作父本,F1代再与利木赞牛二次杂交,通过横交固定和世代选育,培育高品质肉用新品种“塞罕坝黑牛”,提升肉牛繁育力及生产、生长、功能性结构等生产性状,构建高端肉牛产业集群;培育打造围场自有品种“塞罕坝牛”,提高整体养殖效益,促进肉牛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打造承德山水区域品牌“塞罕坝牛肉”。 坚持 “绿色生态养殖,可持续循环”的发展理念,实施“种植+繁育+养殖+屠宰+销售”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应用古法健康养殖技术,从良种繁育、育肥→牛粪处理→有机肥改良土壤→种植农作物→有机饲料喂牛→产出绿色牛肉产品,牛粪无害化处理生产生物质有机肥,种植饲草、青贮玉米,饲喂原料绿色生态不含任何添加剂,形成具有肉质鲜嫩、营业丰富、大理石花纹明显、适口性好、绿色健康等特色的高端农产品“塞罕坝牛肉”品牌,从田园到餐桌有机可追溯,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 (四)探索驿站运营服务模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以核心企业为运营主体,以驿站为载体,以全产业链专家技术依托,实施“企业+驿站+专家+农户”的运营服务模式,企业负责产业链两端,即良种繁育供种和终端育肥销售,农户负责中间生态种养殖,驿站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培训。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租赁份养模式,企业以低价出租能繁母牛,与合作社、农户签订租赁养殖订单,由专家团队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按市场价回收,解决农户养殖成本高、销售难的问题,通过“托牛”租赁份养、入股分红、银企贷等方式,带动农户通过肉牛养殖实现脱贫致富,以示范效应带动周边中小养殖企业及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增强创新驿站辐射带动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五. 进度安排 2022.01-2022.03: 1.制定农业创新驿站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任和目标; 2.组建高层次专家团队,团队成员达到20人以上; 3.引进示范推广产业关键技术5项,解决产业发展难题2项; 2022.04-2022.06 1.专家服务队伍建设及服务机制建立; 2.肉牛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与示范,集成配套技术规范; 3.制定“塞罕坝黑牛”新品种选育方案,培育肉牛新品种2个以上; 2022.07-2022.09 1.完成肉牛健康养殖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2.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肉牛养殖农技人员和养殖户200人次; 3.实施驿站运营模式,合作对接新型经营主体5个; 2022.10-2022.12 1. 品牌宣传及运营模式推广,组织参加、产品交易、成果展示等产品评介、观摩会2次以上,申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 2.培训农技人员50人,培训农户100人次,辐射带动20户以上; 3. 创新驿站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准备验收。 六、经费使用安排 (一)资金筹措。2022年创新驿站资金来源由政府支持资金30万元,不足部分由企业自行配套解决。 (二)资金支出范围。按照《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实施方案》和《创建通知》规定,对资金使用进行了分解细化。
七、工作推进措施 (一)成立创新驿站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创新驿站领导机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创新驿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新驿站建设的统筹协调,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出台具体推进政策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建设单位,负责创新驿站的日常工作,明确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的统筹谋划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落实专家在创新驿站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办公、试验场地、住宿餐饮等必备工作条件,按照项目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要求完成创新驿站的各项建设任务。 (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按创新驿站实施方案要求,对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进行实时监管,保障项目按计划建设和实施;对项目资金进行“三专管理”,设立专项账户,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管理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严格按资金使用计划使用资金。配备专人负责物资管理,根据项目建设计划采购物资和设备,做到货物进场有手续、有验收并按照要求分类进行储存;货物领用有计划、有记录、严格把好货物数量、质量保管关。 (三)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 为规范驿站管理,根据基地种养殖特点,制定财务、生产、质量、技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驿站建成投产后,每年不定期对项目运营情况进行检查。
| ||||||||||||||||||||||||||||||||||||||||||||||||||||||||||||||||||||||||||||||||||||||||||||||||||||||||||||||||||||||||||||||||||||||||||||||||||||||||||||||||||||||||||||||
建设单位郑重申明: 认真完成农业创新驿站建设任务,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本地产业发展。
负责人: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意见:
负责人: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市级农业农村部门意见:
负责人: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附:批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