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四合永镇鹿圈村位于四合永镇东南部,距离县城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社会总面积12000亩,其中耕地2530亩,林地7200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301户、1005口人,分布在5个自然营子。近年来,鹿圈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产业振兴为主线,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组织建设为基础
筑牢战斗堡垒
鹿圈村党支部按照“支部组织带村、主导产业强村、现代农业富村、生态家园建村”的发展思路。一是加强支部自身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行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主抓,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模式,使村支部成为担当起经济发展、精准扶贫等工作落地生效的“主心骨”。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注重质量,慎重发展”的原则,从具备“三高三强”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中发展新党员。不断完善本村党员队伍管理办法,注重培养年轻党员,每年都保持发展年轻党员1名以上。三是落实基础制度。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通过摸索,村里逐步形成了“初步形成意见一会议集体议定一通报公示一组织实施一监委会监督”的五步工作流程,把村里各项重大事务都纳入制度化轨道,使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按规定办事。
以支部带路为引领
积极谋划产业发展
鹿圈村党支部立足于本村实际,带领党员群众主动出击,充分发挥经营冷棚多年的优势,按照伊逊河流域万亩双叉菜总体规划,确立了发展“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鹿圈村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三大产业。一是依托士壤优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冷棚西红柿产业。二是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杂粮种植基地。三是依托县域支持政策,发展畜牧养殖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服务发展为导向
持续优化周边环境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村支部把如何留得住、发展好产业作为村内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的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服务助推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紧紧抓住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土地整理、小农水、道路建设等项目,修建了7.4公里的道路,完成了13眼机井,满足了出行和灌溉要求。二是做好矛盾调解,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产业的落地,与部分村民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矛盾。为了促进矛盾化解,该村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军人“五老”人员组成的民调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帮助化解村民与产业产生的矛盾。三是成立人才工作室,为企业招工搭建了平台。为了确保各企业用工方便,依托村党群服务站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及时掌握了解村内企业用工信息,搭建了企业与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最终达到了企业轻松用工、农户轻松就业、贫困户顺利脱贫的多赢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四合永镇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品牌建设,促进一二产业融合,把农业产业打造成真真正正的富民产业,扎根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争做县域内可复制可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