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2410/2023-0869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23-07-06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07-0621时20分 浏览次数:

2013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部署,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总量增加、位次前移、后来居上”总目标,围绕“开放开发、创新创业、富民强县”中心任务,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绿色崛起”理念,大力培育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现代物流四大产业,加快构建产业、投资融资、开发创业三大发展平台,突出抓好开发项目、城乡统筹、脱贫攻坚、环境建设、社会管理五项重点,不断强化政策、机制、科技、人才四个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5027万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3163万元,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0879万元,同比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0985万元,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为43.9:25.8:30.3。人均GDP实现2103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5%。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168万元,同比增长9.0%,其中农业产值365955万元,同比增长19.9%;林业产值60448万元,同比下降9.4%;牧业产值208794万元,同比下降0.2%;渔业产值2666万元,同比增长1.7%。

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236公顷(132.4万亩),比上年增加74公顷,同比增长0.0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575公顷(104.4万亩),比上年增加797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661公顷(28万亩),比上年减少723公顷。马铃薯播种面积40200公顷(60.3万亩),比上年减少559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6504公顷(39.8万亩),比上年增加1782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518公顷,比上年增加473公顷;药材播种面积773公顷,比去年增加36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5791公顷(23.7万亩),比上年减少845公顷。

粮食总产量293729吨,比上年增加28528吨,同比增长10.8%,其中马铃薯总产量(折粮)204302吨,比上年增加2944吨;玉米总产量79911吨,比上年增加26684吨。油料总产量3036吨,比上年增加1170吨。蔬菜总产量827267吨,比上年减少14156吨,同比下降1.7%。

水果总产量191650吨,比上年增加13650吨,年末果园面积7712公顷,比上年增加385公顷。食用菌总产量4898吨,比上年增加970吨。设施蔬菜产量8318吨,比去年增加4727吨。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总量404287万元,产业化经营率为55.5%,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龙头企业18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实现82839万元;中介服务组织2个,实现销售收入2081万元;专业市场1个,实现销售收入761万元;生产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18606万元。

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5254吨,同比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20497吨,同比增长3.3%;牛肉产量20245吨,同比下降0.9%;羊肉产量2832吨,同比增长0.8%;禽肉产量8659吨,同比增长4.9%。禽蛋产量14430吨,同比下降0.2%;牛奶产量30805吨,同比增长3.3%。牛饲养量33.1万头,同比下降2.2%,其中出栏12.9万头,同比下降1.5%,存栏20.2万头,同比下降2.7%。羊饲养量38.98万只,同比增长2.3%,其中出栏18.52万只,同比增长2.6%,存栏20.46万只,同比增长2.0%。猪饲养量49.19万头,同比增长1.7%,其中出栏27.22万头,同比增长1.5%,存栏21.97万头,同比增长1.9%。家禽饲养量893.96万只,同比增长2.4%,其中出栏564.44万只,同比增长2.7%,存栏329.52万只,同比增长1.9%。

林业平稳发展。当年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10262公顷,其中人工造林8262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67588公顷,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7726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7600公顷。林木种子采集量7吨,当年苗木产量27488.9万株,育苗面积651公顷,木材采伐21104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7%。

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91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796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0650公顷,年末机电井数2924眼,农用机械总动力70.3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2436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1106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698吨,地膜覆盖面积37161公顷,农用柴油使用量41335吨,农药使用量476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472008万元,同比下降7.4%,实现增加值171540万元,同比增长10.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8508万元,同比增长11%;实现增加值107540万元,同比增长10.8%;实现产品销售产值280167万元,同比增长11.6%,产销率为97.11%;实现利税63815万元,同比下降10.2%;实现利润60425万元,同比下降5.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4693万元,同比增长4%,实现增加值59339万元,同比增长1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4975平方米,同比下降9%,房屋竣工面积61390平方米,同比下降7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40000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3632万元,同比增长21.4%(其中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785839万元,同比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27793万元,同比增长18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368万元,同比下降12.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39119万元,同比增长16%。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5141.7万元,同比增长16.2%;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977.3万元,同比增长15.8%。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9015.4万元,同比增长17.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0103.6万元,同比增长2.8%。从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9892.4万元,同比增长18.4%;限额以下单位实现279226.6万元,同比增长15.5%。

六、对外经济及旅游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市外资金31.2亿元,同比增长31.6%;外贸出口创汇额542万美元,同比增长72.6%;实际利用外资3258万美元,同比下降49.9%。

旅游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年累计入境游客达到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41.8%、66.7%,其中乡村旅游产业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50万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拥有客运车量853辆,其中班车323辆,出租车530辆;拥有营运载货机动车2724辆,营运挂车777辆。

全县公路总里程2830.8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公里,国道131.433公里,省道83.833公里,县道496.896公里,乡道725.297公里,村道1300.454公里,专用公路26.945公里。

邮政、通讯能力提高。邮电业务总量24112.7万元 (其中邮政1252.9万元,联通公司5000万元,移动公司16430万元,电信公司1429.8万元)。

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7000户,比上年减少4000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1000户,乡村电话用户26000户。移动电话用户34.3万部(其中移动公司29万部,联通公司3万部,电信公司2.3万部)。互联网接入业务用户26247户(其中联通公司20000户,电信公司5935户,移动公司312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全部财政收入58045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中央级收入17175万元,同比增长1.2%;省级收入6093万元,同比增长10.9%;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777万元,同比增长22.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4064万元,同比增长14.7%。

金融机构效益稳步提升。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39156万元,同比增长26.4%;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738745万元,同比增长23%;贷款余额650718万元,同比增长15.7%。全年保费收入15128.4万元(人保3850万元,寿险11278.4万元),已决赔款额3574.7万元(人保3240万元,寿险334.7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2013年现有小学65所,普通中学13所,高中2所,幼儿园297所,特教学校1所,职教中心1所。小学在校生37506人,比上年减少488人;初中在校生15250人,比上年减少89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345人,比上年减少218人,职业高中在校生3706人,比上年增加94人;幼儿在校16111人,比上年减少618人,特教学校在校生67人。教职工5050人,其中专任教师4098人。

科技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在省、市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县205件作品中有203件获市级奖励、有2件作品获省级奖励,并有4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有3项科研成果分获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有1项专利技术获省级专利优秀奖。新增专利申请27件(发明专利申请16件),专利授权13件,专利消零企业2家,申报省专利资助22项,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增长20%。

十、文化广播、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工团创作、编排新节目15个,共完成各类演出112场,其中大型演出56场,送文化下乡演出20场,接待演出36场。文化馆共组织宣传展示培训活动20场,举办展览5次,举办演出56场,举办民俗活动1次,开展辅导培训班15次。

广播电视台全年新闻发稿1450条,播出专题片92部;在市电视台播发新闻稿190条,专题43部;在省电视台播发新闻稿55条,专题2部;在中央台播发新闻稿15条。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10万户。

全民健身运动纵深发展。全县各级各类健身活动站点达到39个,全年共发放健身路径72套。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依托各单项体育协会组织了 “育才杯”乒乓球友谊赛、“东升地产杯”篮球赛、“瑞佳杯”全县乒乓球比赛、县内羽毛球友谊赛、 “泸州老窖杯”象棋锦标赛和围场首届汽车拉力赛等多场体育赛事。

卫生体系日益完备。年末实有乡级以上卫生机构48个,实有床位1880张,卫生技术人员1224人,其中执业医师373人,执业助理医师181人。村级卫生室312个,执业(助理)医师47人,乡村医生656人。诊所138个,执业医师119人,执业助理医师40人。

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22615户,参加新农合人数411337人,参合率95.5%。补偿总人次513190人,补偿金额13588.88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186831户,年末总人口537361人,其中男性280483人,女性256878人;农业人口438594人,非农业人口98767人。乡村户数132672户,乡村人口464874人,乡村劳动力资源259209人,乡村从业人员238060人。当年累计出生人数6327人,其中男性3231人,女性3096人;人口出生率11.97‰,死亡人数2914人,死亡率5.51‰,人口自然增长率6.46‰。

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24620人,其中在岗职工23802人;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79371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7495万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2573(34582)元,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756元。社会平均工资(含劳务派遣)32706(34798)元。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4568元,绝对量比上年增加681元,同比增长1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693元,同比增长2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6元,绝对量比上年增加1818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66元,同比增长17.8%。

社会保障显著增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24673人,全年征缴基金9033万元,为5351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2895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为3840人,全年征缴基金1760万元,为127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525万元;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为10267人,全年征缴基金1064万元,为705人发放失业金72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为20692人,全年征缴基金854万元,为165人发放工伤保险金58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县参保总人数为263491人,全年征缴基金2479万元,为56939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3790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29996人,全年征缴基金5399万元,基金支出5892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71843人,全年征缴基金2513万元,支付医药费924万元;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为21200人,全年基金征缴256万元,为117人支付保险基金110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得到加强。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801.7吨,化学需氧量14631.2吨,氨氮排放量425.7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92.1吨。

全年市政设施完成投资2579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5000万元。城市道路长度45公里,道路面积90万平方米;桥梁14座;道路照明灯盏数2300盏;安装路灯道路长度43公里;排水管道长度100.7公里,污水排放总量512万立方米;城市公共供水管道长度112公里,供水总量330万立方米,售水量274万立方米,综合生产能力1.1万立方米/日;液化石油气供汽管道长度1.44公里,供汽总量2018吨;天然气供汽管道(地区中压管道)长度45公里,供汽总量52万平方米;供热管道长度85公里,集中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供热总量129.55万吉焦。绿化覆盖面积29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65公顷。公园3个,公园面积5公顷;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2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3.9万吨,公共厕所67座。

注:

1、本公报公布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等数据为快报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额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可比价速度,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现价速度。

4、全县总人口取自公安局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取自计划生育报表。

5、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部分的数据资料取自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