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2922/2024-12724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杨家湾乡
成文日期: 2024-10-29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杨家湾乡人民政府关于《杨家湾乡人民政府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的公告
2024-10-2914时41分 浏览次数: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根据省、市、县的相关部署,杨家湾乡组织编制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杨家湾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对《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的落实和深化,是杨家湾乡全域空间发展的指南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为杨家湾乡落实新 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社会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 品质生活提供空间保障。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本规划期限为 2021—2035 年。近期至 2025 年,远期至 2035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

本次规划分为乡域和乡政府驻地两个层次。乡域范围为杨家湾乡行政辖区,总面积 167.53 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为杨家湾村行政辖区,面积为 23.22 平方公里。

二、乡镇定位

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结合杨家湾乡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析,确定杨家湾乡总体定位为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畜牧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为辅的乡镇。

三、规划目标

到 2025 年,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初步建立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绿色现代的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保护不断加强, 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环境稳定向好;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 自然资源有效 保护利用。

到 2035 年,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乡村振兴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农业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村庄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到 2050 年, 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越,人居环境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民富足的农业强乡。

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严格落实三条控制线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8201.58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9662.83亩。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全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848.30公顷,为水源涵养型。

2、主体功能定位

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杨家湾乡为农产品主产区。

3、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构建“一轴两心两区多点 ”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轴 ”是以省道 302 为经济发展轴线;“两心 ”是指 以乡政府驻地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中心和乡域东部的旅游服务中心;“两区 ”是以乡域产业空间分布划分为南部生态农业种植区和北部生态旅游、休闲康养区;“多点 ”是指乡域内多个特色产业节点。

4、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杨家湾乡 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乡村发展区四大规划分区。

5、优化国土空间功能结构

落实县级国土空间调控目标,立足杨家湾乡土地利用现状,优化国土空间功能结构。

合理调整农林用地结构。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任务, 切实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对中低产园地和新建地的改造和管理,有序引导园地向低山丘陵调整。科学合理安排设施农用地,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或低效闲置的土地。

优化生态用地布局。优先保护天然林、公益林、生态防 护林等生态用地。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行动,通过荒山荒坡造 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退耕还林等,提升土地生态化水平。

优化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 建设用地结构,推进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引导村庄建 设用地减量化发展,保障区域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用地。

五、农业空间布局

1、落实耕地“三位一体”保护

耕地用途管制。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料饲草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引导各类非农建设选址布局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须经相关部门批准,严格落实耕地“ 占补平衡 ”。按照“先补后占、 占一 补一、 占优补优 ”原则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确保产能不下降。建立统一的补充耕地监管平台,严禁占优补劣,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严格控制优质耕地转为其他农用 地,除国家安排生态退耕、 自然灾害损毁难以恢复、河湖水面自然扩大造成耕地永久淹没等特殊情况外,对确需转为其 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需要落实年度耕地进出平衡。

耕地后备资源整理。结合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多渠道补 充耕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 区,将符合条件的宜耕后备资源通过采取土地清理、土地平整、地力建设等措施,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落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空间生产布局,杨家湾 乡位于县域东部薯菜高效生产区, 以薯类生产和加工为主导。规划应立足乡内特色农业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以马铃薯种植和肉牛、肉羊养殖为主,冷棚蔬菜种植产业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3、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农用地综合整治。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结合杨家湾乡国 土空间布局,推进农用地综合整治。结合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部署,通过耕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工程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等方式,稳步推进杨家湾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同时顺应加强耕地保护的需要,促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强化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未利用地开发。结合县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项目整体统 筹,积极推进杨家湾乡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实施。将距离村庄近、道路通达度高、地形坡度小、土壤肥力足、集中连片度高的宜耕等级为最适宜或中等适宜的土地划入后备耕地。

六、生态空间布局

1、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落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一带五区、五廊多点 ”的 生态保护安全布局,杨家湾乡位于东部和东南部用材林储备区。

加强重点物种监测地保护,加强森林系统恢复,保护寒 温带和温带的生物多样性。

加强村庄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控制水源周边农村生 产、生活产生的污染,水井周围 30 米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对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定期常规指标监 测,保证各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落实县级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 ” 的原则,明确采矿权人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各类自然保护地、水源地、活动性地裂缝穿越地段等范围内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2、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

针对废弃工矿土地利用功能丧失、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通过土壤污染修复、工矿用地复垦促进工矿废弃地生产功能恢复。

加强西路嘎河、邵家店河等河流生态综合整治,实施河道疏浚和生态清淤,恢复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水生态廊道的恢复与修复,营造适宜动 植物栖息的良好生态环境。

加大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修复,尽量避免林地资 源的减少和退化。结合县域造林绿化任务整体部署,不断扩大森林资源面积,保障生态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加强对农田土壤污染防护与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农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扶持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控制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量,并鼓励农业生产者采取种养结合、轮作休耕等农业耕作措施,改善农用地土壤环境。

七、建设空间布局

1、居民点体系

落实上位规划指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经济职能 等因素,按照中心村、基层村两个等级,细化居民点体系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和发展方向。确定杨家湾村、二道湾村为 中心村;基层村共6 个,包括务本堂村、常乐店村、小洼村、 邵家店村、海苏湾村、兴巨德村。

规划落实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村庄分类引导,有序 推动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提质、增效,全乡 8 个行政村分为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保留改善类三类。集聚提升类村庄包括杨家湾村、二道湾村,特色保护类村庄包括海苏湾村, 保留改善类村庄包括务本堂村、常乐店村、小洼村、邵家店 村、兴巨德村。

杨家湾乡共 8 个行政村,其中杨家湾村纳入乡政府驻地 详细规划范围,不编制村庄规划,其余 7 个行政村均单独编 制村庄规划。

2、建设用地布局

按照县域统筹、规划期末乡域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 要求,合理确定规划期末杨家湾乡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

3、产业发展空间

结合杨家湾乡特色农产品,优化产业结构,确定杨家湾 乡未来三产协调发展,构筑“ 生态+ ”产业发展模式,打造 生态农业、畜牧养殖及休闲旅游业,形成三大产业支撑体系。

生态农业:重点发展以马铃薯、冷棚蔬菜为主的特色农 业, 以榛子、扁杏种植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延伸产业链条, 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创建绿 色农业品牌。

畜牧养殖产业:以现有的牛、羊、鸡等畜牧养殖为基础, 逐步引导、推进农户畜牧养殖的生态化、规模化,结合县城 综合农贸市场、冷链物流运输及“互联网+ ”等销售渠道, 扩大产品受众群体,扩大产品销路,发挥畜牧养殖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休闲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发展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 旅游及以农资物流、仓储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同时落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布 局,规划落位县级传导的杨家湾乡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杨家湾乡分散式风电项目等能源项目,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 发电产业。

4、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规划建立“ 乡级—村级 ”二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乡级、村级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强化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 设施供给的统筹。

八、乡政府驻地规划

1、用地结构

规划对现状用地结构和规模进行优化,规划商业服务业 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用地,优化农村宅基地布局,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提升居民 生活品质,改善生活环境。

2、空间形态引导

遵循自然山水格局,实现建设空间与生态和谐共生,居 住风貌区、公共服务设施风貌区以及沿街风貌区。居住风貌 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分为东、西两个组团,风貌整体应延续原有空间格局和肌理,新建建筑以低层为宜。公共服务设施风貌区: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新建建筑以低层、多层建筑为宜,行政办公建筑和文化娱乐建筑应简洁、庄严,以现代风格建筑为主。沿街风貌区:沿现状省道 302 , 以临街的 公共服务建筑为节点,结合民宅商业进行沿街风貌的管控。

3、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

居住用地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力求创造布局合理,生态宜人的生活环境,新建建筑或质量较好的建筑应尽量保留。

规划新建住宅以村民自建房为主,严格落实围场满族蒙 古族自治县农村宅基地审批标准。

4、蓝绿开敞空间引导

结合乡政府驻地用地布局,合理布置公园绿地、广场用 地等开敞空间。沿街两侧根据道路断面形式合理布局道路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保留现状植被,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增设体育休闲与休息设施,为居民创造集聚的休息、健身、交流场所。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优化乡政府驻地行政办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 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九、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1、道路交通规划

落实县级总规确定的交通设施项目,包括:改扩建省道302 、新建杨郭线(杨家湾-郭家湾段) 、改扩建邵家店至常乐店段农村道路,构建内畅外达的对外公路网体系,推进区域 交通一体化。规划乡域形成“一横一纵 ”的道路网体系,“一 横 ”为东西向穿越杨家湾乡的省道 302,“一纵 ”为乡道 Y003 杨松线(杨郭线)和乡道 Y003 邵新线形成纵贯杨家湾乡南 北的乡村公路。

2、给水工程

规划各村采用自然村集中供水方式,集中供水普及率达 到 95%以上。

3、排水工程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规划新建杨家湾乡污水处 理厂,对乡政府驻地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村组分布实际情况,单个村组或多个村组因地制宜建设集中污水处 理设施,不便接入集中处理设施的可采用庭院式污水处理设 施、多户联建污水处理设施等多种方式保障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村庄雨水以地面径流的方式排至最近沟渠和河流。

4、电力工程

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 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满足农村地区生活改善需求及电能替代、新能源汽车普及、清洁能源接入等经济发展需求。

5、通信工程

保留乡政府驻地邮政网点,鼓励其他村庄结合便民商店等设施建设邮政服务网点。规划结合村委会、邻里驿站或便民商店等设施建设电商服务网点。

6、供热工程

规划乡政府驻地和其他村庄持续推进加强农村煤改电、 煤改气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利用浅层地能热泵或建设太阳房的方式采暖供暖。

7、燃气工程

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作为村庄主要气源。

8、环卫工程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巩固“户分类—村 收集—乡转运—县处理 ”的运行模式,规划在杨家湾村新建垃圾转运站,至 2035 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积极推进村庄公厕、旅游公厕建设,推动户厕改造全覆盖。

十、安全防灾体系

1、防洪排涝工程

依据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乡驻地及人口密集的 连片村庄防洪标准不低于 10 年一遇。

2、抗震工程

加强抗震防灾工程建设,杨家湾乡按照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为 0.05g、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0.40s(相当于地震 基本烈度Ⅵ度)设防,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地震参数区划图中所在行政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进行抗震设防;主要生命线工程和重要的工程设施提高一度设防。

3、消防工程

规划在乡政府驻地设置乡镇专职消防队,并配备消防通信设备和灭火设施,提供全域的消防任务。其他村庄建立村庄义务消防队伍, 同时推动农村微型消防站建设。

4、公共卫生工程

建立以乡卫生院为核心,各村庄卫生室为辅助的二级防疫保健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构建覆盖全域的互联网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提供监测监控、预测预警、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