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2326/2024-13474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4-09-26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治理农膜污染,提升农膜回收利用率。按照《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24年中央财政第二批农业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农财发〔2024〕6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1.(一)县域自然条件。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º32'-118º14',北纬41º35'-42º40',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的喀喇沁旗、松山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南和西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接。县境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118公里,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围场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山脉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辖14个镇、23个乡,共312个行政村。总人口53.0488万人,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30个民族。先后被确定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中国旅游明星县、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等。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财政状况。2023年,全县总户数208210户,年末户籍总人口529120人,其中城镇人口118310人,乡村人口410810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2.36%。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37248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9756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9195万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8297万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为42.2:20.6:37.2,人均GDP实现48697元,比上年增长6.1%。
(三)区位优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坝下、接坝、坝上三大地形区,主要位于坝上草原地区,全县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为300~560毫米,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7~2832小时,县域各地区霜期差异较大,无霜期为63~128天。
2.地膜覆盖与回收利用状况。2023年,我县种植业播种面积168.9136万亩,农作物覆膜面积78.16万亩,以机械覆膜为主人工覆膜为辅,覆膜年限分别为5年以下、5-10年和10年以上不等。覆膜作物主要是马铃薯、玉米、蔬菜及中药材等,其中马铃薯覆膜面积32.86万亩、玉米覆膜面积25.01万亩,蔬菜覆膜面积13.82亩。全年农膜使用量4973.01吨,其中棚膜1680吨,地膜3293.01吨。残膜回收以人工捡拾为主,全年共回收农膜4475.5吨左右,农膜回收率达到90%。
3.地膜生产和再利用情况。我县无地膜生产企业,现有废旧农膜加工企业2家,其中围场县盛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于环保原因已于2019年停产;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金瑞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运行正常,该企业将回收后的废旧地膜加工成筑塑颗粒销售至辽宁、天津等地,主要用于制作防水材料、筑塑材料。
二、基础条件
(一)地膜回收利用体系情况。2021-2023年,我县实施了省级地膜回收示范项目,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金瑞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为依托,扶持建设废旧地膜专业化回收网点1处,该网点以新拨镇为重点,辐射周边乡镇,回收网点覆盖回收面积达到2万亩。目前该回收网点运行正常,每年可加工2000吨左右,网点的建立对我县废旧地膜回收体系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县域内地膜监测统计情况。我县共有地膜监测点11个,其中,国控残膜监测点6个、省控残膜监测点5个,监测覆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和蔬菜。2023年围场县省控残膜监测点样方平均值为2.1677克;国控残膜监测点样方平均值为0.9166克。
三、实施必要性
地膜覆盖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等作用,可降低干旱、风沙及温差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种植户选择使用的地膜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地膜难以彻底回收,残留在土壤中地膜逐年增多.在自然条件下残膜极难降解,对土壤的结构造成破坏,使作物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降低农民收入。
2023年,我县种植业播种面积168.9136万亩,农作物覆膜面积78.16万亩,对于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具有较好的覆膜基础。通过项目实施,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可提升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使用占比,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收集、农户捡拾交售的运作体系,突出乡镇主体责任,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为目标,全面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治理,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我县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非常必要。
四、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规模与布局。根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24年中央财政第二批农业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农财发〔2024〕6号),下达我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资金33.75万元,计划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25万亩,生物质降解地膜0.1万亩,合计1.35万亩,项目实施区域农膜处置率达到90%以上。
(二)建设内容
1.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在适宜地区,针对马铃薯、玉米、蔬菜和中药材及其它适宜作物,支持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加厚高强度地膜覆盖使用时间和力学性能指标应不低于《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中I类耐老化地膜有关要求,保障地膜使用后能够有效回收。
2.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适宜区域,聚焦马铃 薯、甘薯、花生及其他适宜作物,按照适度集中原则有序推广符 合 GB/T35795—2017 国家标准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确保产品与区域气候资源条件相适应,与作物生长功能需求相匹配。鼓励采取整区域集中采购等方式,保障地膜质量,降低综合使用成本。
3.健全地膜回收利用体系。
(1)坚持政府主导,各乡镇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废旧农膜塑料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有效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坚持全民参与,集中整治。废旧农膜塑料回收利用工作量大面宽,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废旧农膜塑料回收利用工作,以加快废旧农膜塑料的集中治理工作步伐。
(3)坚持区域包干,长效管理。突出乡镇主体责任,实行区域包干,逐步建立起“健全网点保捡拾率、行政监管保回收率、激励企业保利用率”的“三保”工作机制,建立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加工利用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
(三)任务分配。我局根据乡镇统计上报情况,结合乡镇实际,经局党组会议研究确定项目实施乡镇并下达任务数,详见附件2。
(四)补助对象。县域内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原则上单个主体覆膜面积不小于200亩。
(五)补助标准。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每亩补贴19元;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每亩补贴100元。
(七)时间安排:2024年6月-2025年12月
2024年6月-2024年8月,制定出台县级实施方案,进行工作任务分解;项目实施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经乡镇主要领导审定后上报县农业农村局汇总备案。
2024年9月-2025年7月,项目实施乡镇按照方案依法依规组织实施;农业农村局督导各乡镇工作落实情况,为地膜使用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2025年8月-2025年12月,项目督导检查,总结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为有序推进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我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及任务乡镇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高质量完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项目日常管理与协调沟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机制创新。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收集、农户捡拾交售的运作体系。坚持区域包干,长效管理,突出乡镇主体责任,实行区域包干,逐步建立起“健全网点保捡拾率、行政监管保回收率、激励企业保利用率”的“三保”工作机制。
(三)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择项目承担主体,并与项目承担主体签订实施协议,制定工作台账,做到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规范有序实施。项目实施乡镇对项目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向县农业农村局提交复验申请及项目实施相关档案,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抽验审核,抽验合格后由项目实施乡镇将补助资金拨付给项目承担主体。补助资金拨付完成后,县农业农村局向市农业农村局提出验收申请,申请市级验收。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推广应用,在覆膜作物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地温、减少杂草生长和增加产量等方面起到较好作用,可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围场县域经济发展。
(二)社会效益。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推广应用,可逐步引导种植户科学选择使用地膜,提升主动回收地膜意识,进一步推进全县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和回收利用工作,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生态效益。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推广应用,可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提高废旧地膜回收率,减少土壤地膜残留量,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义重大。
附件:1.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领导小组
2.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资金及任务分解表
附件1: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谭 赋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张勇成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立军 县财政局局长
王曙光 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示范区服务中心副主任
成 员:刘玉梅 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
冯志萍 县农业农村局财务审计股股长
王宇锋 县农业农村局项目监督股股长
亢文卿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
李 林 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股股长
姜红玉 县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
陈啸天 县农业农村局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
刘建民 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资源综合利用股股长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示范区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曙光同志兼任。主要负责项目日常管理与协调沟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联系人:刘建民,联系电话0314-7528159。
附件2:
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资金及任务
分解表
序号 | 乡镇 | 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任务数(亩) | 金额(元) | 备注 |
1 | 龙头山 | 1300 | 24700 | |
2 | 城子 | 1300 | 24700 | |
3 | 三义永 | 275 | 5225 | |
4 | 银窝沟 | 1000 | 19000 | |
5 | 御道口 | 2594 | 54986 | |
6 | 广发永 | 150 | 2850 | |
7 | 蓝旗卡伦 | 1300 | 19000 | |
8 | 石桌子 | 736 | 13984 | |
9 | 半截塔 | 205 | 3895 | |
10 | 郭家湾 | 1300 | 24700 | |
11 | 下伙房 | 240 | 4560 | |
12 | 南山咀 | 600 | 11400 | |
13 | 育太和 | 1500 | 28500 | |
合计 | 12500 | 237500 |
备注:1000亩以下的按照实际上报面积分配;1000-1500亩的分配1000亩;1500-2500亩的分配1300;2500-3000亩的分配1500亩;剩余部分给御道口镇。
序号 | 乡镇 | 全生物降解膜任务数(亩) | 金额(元) | 备注 |
1 | 龙头山 | 180 | 18000 | |
2 | 大头山 | 100 | 10000 | |
3 | 银窝沟 | 180 | 18000 | |
4 | 宝元栈 | 180 | 18000 | |
5 | 下伙房 | 180 | 18000 | |
6 | 南山咀 | 180 | 18000 | |
合计 | 1000 | 100000 |